奇乐棋牌

图片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对标一流,广西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

2025-09-11 17:10     来源:《广西日报》(2025年09月11日第 005 版)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8月27日,在位于贵港西江工业园区的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加紧装配两轮电动车。 覃庆和/摄

9月5日,位于百色市田阳区的深百飞地经济产业园广西星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碌加工光伏组件。黄颖/摄

9月3日,在位于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广西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碳酸钙粉体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工人驾驶叉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黎豪图/摄

8月24日,在梧州港李家庄作业区,集装箱装卸作业井然有序。何华文/摄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做支撑。202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打造“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强化政企沟通,切实解决经营主体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持续对标一流,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广西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广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


今年以来,广西紧紧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推进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统筹协调,强化工作调度。


发挥好自治区统一大市场部门间联席会议牵头部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广西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工作要点的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强化台账管理、挂图作战、拉单列表、挂账销账,倒排工期,压实工作责任,把各项规则规矩立起来,及时补上政策制度的漏洞短板,按工作目标加快推进。


——上下协同,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有违统一大市场问题线索转办核查整改机制,完善典型案例通报和督办机制。完善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落实机制,加强横向沟通、纵向指导,及时推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持续完善行政处罚等裁量权基准,规范异地执法。通过移交地方自查、部门协查、约谈通报等方式,核查整改了一批经营主体集中反映的问题线索,优化了地方营商环境,推进了“非禁即入”落地生效。


——聚焦问题,持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针对地方保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要素流通障碍等不当干预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坚持“发现一起,整改一起”,深入清理隐性歧视条款,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目前,共排查涉市场准入有关政策文件3512份,其中因设置市场准入壁垒,需要修订或废止的文件共66份。


——以评促改,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


在南宁和百色两市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体系,全面启动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以效能评估为抓手,准确客观反映各地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落地,促进准入环境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的生长之氧、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广西连续多年高规格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进行部署动员,先后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西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持续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回应市场关切


市场准入效能明显提高。上半年,82.3万户经营主体通过“一企一照一码”实现“一码通行”,10万户通过跨辖区迁移“云办理”实现便捷流动。推行“个转企”一件事改革,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压减87.5%、88.9%、95.2%。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准入承诺制“一表即入”模式,审批时限压减80%。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审核,审查效率提升40%。


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49.67亿元,较年初增长6.72%,贷款利率3.75%。全区累计向4.9万户中小微企业投放“银税互动”贷款984.9亿元。举办全区发展改革“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8场,促成授信超3500亿元。落实中小企业融资协调对接机制,38.93万户获得贷款,累放贷款6011.10亿元。全区工商业平均到户电价约为0.6087元/千瓦时,同比下降约0.0704元/千瓦时,降幅10.37%。广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3.8%,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减税降费成果持续巩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5年年底,失业保险总费率降低至1%,用人单位和职工费率均为0.5%。全区减征失业保险费17.11亿元,惠及29.13万家用人单位、500万名参保职工。全区共发放稳岗返还资金0.59亿元,帮助1.14万家用人单位稳定职工队伍21.23万人。


科技创新水平加力提升。上半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411.01亿元,同比增长88.3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2933.8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4%。


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涵盖68个监管领域、42个部门及161项抽查事项,累计减少95%的涉企检查。探索“信用修复”制度,创新推进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管理试点,实现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成为全国首批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率先探索信用修复“免申即享”试点,惠及企业3.2万户。2024年以来全区修复信用信息20多万条,数据准确率99.5%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序列。


健全政策法规

护航企业发展


持续健全营商环境政策法规体系。出台实施广西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组织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和全区政府规章罚款设定专项清理,梳理现行有效自治区政府规章114件,修改32件、废止22件。


不断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上半年,执结涉企案件4.53万件,执行到位金额88.68亿元。发布失信被执行企业数量同比下降26.33%,适用信用修复措施3091件,执行到位金额3.11亿元。深入整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933万元。


强化法律公共服务供给。上半年,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6万件,累计惠及8549人次。全区62家公共法律服务实体机构进驻园区,为企业开设服务专区77个,累计服务企业3427家。加快推进“减证便民提速”,共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2.82万件,共办理涉企公证9454件。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推进服务型执法、柔性执法,有力完善免罚轻罚机制。适用包容审慎监管办案占比27.1%。聚焦涉企行政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等10个突出问题,建立排查整治清单。进一步提升基层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在全区25个乡镇、3个街道组织开展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行现场行政检查扫码入企制度,“扫码入企”所有数据全量、秒级共享至行政执法监督部门。


加快制度型开放

服务企业“走出去”


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效提高。企业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报关单、舱单和运输工具申报应用率达100%,海关所有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理。率先在全国海关试点“一次取样、一次送检、一次化验”一站式化验改革,可减少重复检测项目约40%,减少检测时间1天以上。加快实施智能通关模式,南宁智慧航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全天候预约通关,实现口岸出口货物1小时通关。友谊关口岸平均通关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1.5分钟,出境车辆排队时间由5—7天缩短至1—2天。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871.5亿元,同比增长13%,实际使用外资2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2%。AEO企业累计达47家。新增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223张。北部湾港吞吐量475.85万标箱,同比增长10.15%。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238.6亿元,同比增长7.8%。


外国人来华更加便利。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证件“一窗办理”,今年以来,累计便利外国人员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522证次,申办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服务企业“走出去”能力持续增强。柳州市、防城港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为第五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揭牌运营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广西分中心。持续深化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通关便利化改革,为全区17家企业出具63份《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中国—东盟/RCEP标准云平台为企业生成风险预警建议900次。


政务服务提质效

便利化水平再提升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推进。上线7个2025年首批国家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有序推进,截至上半年,全区已提供235项增值服务事项。帮办代办服务深入推进。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帮办代办窗口受理业务3391件。推进涉企政务服务“掌上办”,集成“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超2700项。


政策落实更加精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成效初显。政策兑现平台发布政策文件3330项,实现“免申即享”事项3090项,让企业精准高效享受政策红利。“一网通办”水平进一步提升。广西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通与国家数据平台业务流、数据流。深化智能应用,“智桂通”集成超30个涉企移动应用。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纳税服务更加便利。纳税人进厅办理业务量同比减少20%,80%到厅高频业务可以在5分钟内办结,全面实现纳税人跨区域迁移线上办理。用地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用林并联审批时间缩短80天左右。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大力推进,截至上半年,全区累计供应“标准地”82宗5400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